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法院欢迎您!
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
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工作动态

法院街道联合解纷 楼上楼下握手言和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20:48 来源:黄石港人民法庭 阅读:31

“六楼搭雨棚挡自家漏,倒把我家泡成‘水帘洞’!”当事人周先生语气无奈。近些年两家多次因此争吵,但问题仍未解决,只好诉至法院。

近日,一桩因漏水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,在法院与街道办的联合调解下圆满化解。双方就雨棚的维修方案达成一致,更修复了多年的邻里关系,生动诠释“法院+街道”联动解纷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。

2019年,石先生新搬到某小区顶层六楼,因住宅防水年久失修,雨季饱受漏水困扰,家中墙面发霉、地板翘边。虽多次补修,漏水问题仍未根治,于是在楼顶自行搭建了雨棚。

然而,由于雨棚排水规划不当,雨水流向五楼周先生家的外墙,造成周先生家墙皮脱落、窗框锈蚀。周先生多次与石先生协商未果,遂将其诉至黄石港区人民法院。

案件承办法官刘青青审查案卷时意识到,若单纯依靠法院判决,恐难真正化解邻里积怨。刘青青主动联系了花湖街道办事处主任高洪艳,希望能联合解纷。

高洪艳熟知社区情况,当即响应:“周先生是个热心人,石先生一家也为人和睦,只是因为漏水问题让两家关系闹僵了。”社区工作人员迅速行动,一边实地走访查看周先生家的受损情况,一边上门倾听石先生的苦衷,两边同步开展安抚工作。

调解现场

9月23日,黄石港区人民法院和花湖街道办事处组织联合调解。刘青青首先从法律层面厘清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,援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相关条款,指出石先生搭建雨棚影响邻里,应承担整改责任。同时兼顾情理,引导周先生体谅石先生搭建雨棚的实际处境,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,为对话营造理性空间。

法律边界明确后,双方因责任认定陷入沉默。高洪艳恰如其分地提出“加装导流管,费用共同承担”的建设性方案。刘青青顺势引导双方的关注点从“雨棚该不该拆”的对立僵局,转向“如何低成本解决共同问题”的务实协商。

达成协议

最终,双方达成协议:由石先生负责寻找施工人员,为雨棚加装导流管,将雨水引入排水管道;改造费用由两家平摊。同时,石先生承诺,未来若再发生漏水问题,将第一时间维修。

近日,刘青青对双方回访得知,专业施工人员已查看并确定了解决方案,即将实施改造,两家关系也已重归于好。

法院主动“搭台”明法理、划界限,街道贴心“补位”谋实策、促和谐,共同参与社会治理、协同解纷,复杂的基层矛盾终将找到暖心的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