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法院欢迎您!
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
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图片新闻

“法院+综治中心”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

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6:22 来源:综合办公室 阅读:46

当邻里纠纷、婚姻生隙,是否只有一纸判决能定分止争?今年以来,黄石港区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常驻区综治中心并深度联动协作,依托综治中心“小窗口”,一端彰显司法权威,一端传递民生温度,成为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。“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。

前端发力,构筑基层解纷防线

一场因酒后纷争引发的故意伤害案,让本是旧识的老何与老江几近对簿公堂。此前多次调解未果,检察机关即将提起公诉之际,黄石港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胡又林敏锐察觉到,这起轻微刑事案件的症结在于当事人“心结”未解。为彻底化解矛盾,区综治中心迅速启动法检“共治”机制。在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,法检紧密联动,在综治中心开展联合调解。

“我宁可去坐牢,也不愿意赔偿!”“那你就去坐牢吧,我绝不谅解你!”在综治中心调解室,双方的火药味依然浓烈。“虽然你本意是好的,但确实给对方造成了伤害。”承办法官耐心倾听,精准找到老何“好心劝阻却要担责”的法律困惑,针对性释法明理。在法官与检察官入情入理的劝说下,老何逐渐冷静下来反思自身行为的法律后果,老江的对抗情绪也逐渐平复,一场看似剑拔弩张的矛盾在综治中心悄然化解。何某某当场履行赔偿,江某某出具谅解书,检察机关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。

在综治中心的统筹牵引下,法检协同联动,推动工作重心从“治罪”向“治理”延伸,以柔性与温度力求将矛盾化于未发、止于未诉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
握指成拳,释放多元治理效能

要化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,需要汇聚合力,精准发力。一桩远隔重洋的离婚案,凸显了“法院+综治中心”联动效能。

针对离婚当事人钱某、袁某均身处国外,跨国诉讼程序繁琐、成本高昂的难题,黄石港区综治中心协调组织区法院立案庭、区家调委紧密联动,成功开展“云端”调解。

法官助理李娜和资深调解员丁双琴组建专业团队,优势互补、协同攻坚。李娜负责法律框架指引与程序把控,丁双琴侧重情感疏导与家庭关系调和。团队通过平台实时共享信息、共同研判,克服时差障碍,形成“1+1>2”的解纷合力。通过视频会议、电子签名、文书即时生成与送达等功能,远隔重洋的当事人在平和理性的氛围中就子女抚养、财产分割等核心问题达成一致。经法院依法审查出具的民事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,为调解协议的履行提供了坚实的司法后盾。从启动调解到民事调解书送达完毕,全程仅用时三天。

春风化雨,涵养和谐社会风尚

黄石港区人民法院将司法服务的阵地延伸至社会矛盾的前沿,1名四级高级法官常驻、1名员额法官和1名书记员流动入驻区综治中心,为复杂矛盾的化解提供精准的法律指引。通过“日研判、周会商、月分析”,法官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剖析重大复杂矛盾,精确“会诊”,让可能激化的纠纷得以及时干预、妥善化解。立足于原有的12个调解组织,法院与综治中心双方共同探索引入营利性调解组织,精准聚焦物业、金融、合同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行调解,进一步提升了解纷效能,为多元解纷体系注入新的活力。举措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今年以来,黄石港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团队已在综治中心接待群众300余人次,联动参与化解各类纠纷118件,79件在诉前得到了司法确认,先行调解成功出具调解书13件。

一桩桩案件在诉前终结,一个个矛盾在源头化解。“法院+综治中心”的深度融合,有效分流案件,节约了有限的司法资源,更在潜移默化间涵养着以和为贵的社会风尚。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,从跨国阻隔到“云端”相见,当法院服务触手可及、可亲可感,当综治中心汇集各方智慧、精准触达民生,崇德向善、理性平和的解纷新途径正蔚然成风,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