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执行人罗某某盯着手上的手铐,沉默良久,终于改口:“我再给家里打几个电话。”
这是4月9日下午6时,黄石港区人民法院“破晓”执行现场。历经12小时“拉锯战”,沟通协商、释法明理、直至采取强制措施,这起合同纠纷案终于来到了“临界点”。
数十通电话后,事态迎来转机——晚8时许,12万元执行款陆续到账;至次日清晨,最后一笔欠款如约还清。黄石港区人民法院以强有力的执行举措,促成案件执结,取得了最佳执行效果。
“我们已经等太久了”
2023年,湖北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工程需要,向黄石某商贸有限公司采购了一批电缆等材料,却长期未支付剩余货款。无奈之下,黄石某商贸有限公司将湖北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、该公司负责人罗某某诉至法院。经黄石港区人民法院审理,判决湖北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、罗某某支付货款14万余元。判决生效后,罗某某仍然迟迟不履行还款义务,该案进入执行程序。“罗某某一直以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延还款。”申请执行人公司负责人郭某脸上写满了无奈,“我们多次主动联系调解,协商还款方案,多次给对方机会,但每次都是承诺得好好的,始终不见还款。我们已经等太久了。”
执行温度:展现人文关怀
在送达执行通知书、完成初步财产查控后。4月9日,案件承办人李扬按照法院繁简分流程序,召集双方当事人在法院调解室协商还款事宜,进行最后的和解尝试。
“罗先生,法院判决早已生效,你必须履行还款义务。即使遇到困难,也应提出具体的分期还款方案,我们可以协调申请执行人考虑。”李扬语气平和说道。
出乎意料的是,罗某某的态度仍然顽固,“我现在确实拿不出钱来”,只愿意在半年后给付一半货款。申请执行人郭某未予同意,坚持要求拿回全款。
李扬见状,分别与双方单独谈话协商。他对罗某某严肃重申法律后果:“法院判决不是儿戏,如果今天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,我们将依法对你采取强制措施。 ”另一边,他也向郭某安抚解释:“我们理解你的心情,法院一定会维护你的合法权益。执行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你拿到真金白银,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协商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。”
经过数小时的沟通,郭某要求罗某某当日至少给付一半货款,月底结清所有款项。罗某某始终表示不能接受,多轮协商后仅当场支付1万元,双方僵持不下。
由于罗某某依然拒绝让步,郭某现场提交书面申请要求对罗某某进行司法拘留。考虑到双方均为企业经营者,李扬决定留出最后的协商机会,让当事人冷静下来:“如果能通过协商达成还款方案,就能避免双输局面。”
执行力度:彰显司法威严
天色渐晚,眼看罗某某仍未给出实质性的还款方案。根据郭某申请,执行干警当机立断,向罗某某出示了拘留决定书。罗某某被戴上手铐,准备执行拘留措施。
“我之后还有工程项目要处理。即使被拘留,我也拿不出钱来。”罗某某一时情绪激动。
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”李扬态度坚决,“你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履行判决,作为企业经营者,你理应遵守法律、具有契约精神。现在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。”
下午五时许,执行车辆启动,准备前往黄石市看守所。车上,李扬再次对罗某某释法明理:“罗先生,司法拘留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我们希望你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积极履行法律义务。如果你现在愿意拿出诚意进行协商,或许还有转机。”
在司法强制的威慑下,罗某某认识到逃避和对抗无法解决问题。当执行车辆抵达看守所大门外,罗某某态度明显软化,提出希望联系家人进一步筹措款项。执行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,执行干警遂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罗某某接连拨打数十通电话。当晚八时,12万元执行款汇入郭某的账户;随后,郭某提交了放弃拘留申请;次日清晨,罗某某家属筹措还清剩余款项……最终,该起执行案件在司法拘留的“最后一道门槛”前画上圆满句号。
“我们既要为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创造条件,也要确保执行力度、维护生效判决权威。”黄石港区人民法院将持续重拳出击,在“破晓”行动中破解“执行难”问题,用足用实强制措施,坚定守护公平正义“最后一公里”,确保兑现“纸上判决”,切实保障案结事了人和。